2025年11月全球市场准入资讯_火狐游戏网-火狐体育国际版-官网链接

火狐游戏网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2025年11月全球市场准入资讯

来源:火狐游戏网    发布时间:2025-11-21 18:32:29

  2025年11月消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对外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IEC PAS 63595:2025《工业网络 5G通信技术 通用要求》。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由美国、法国、日本等多国专家协同攻关、共同研制完成,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5G+工业”融合应用领域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成果,为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025年10月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婴幼儿辅食机》(GB/T 46491—2025)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聚焦关键性能与健康安全,对婴幼儿辅食机做全面规范,旨在推动提升母婴家电产品质量水平,为婴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标准明确产品关键性能,更好适配母婴需求。要求辅食机的保温温度不低于45℃,保证辅食维持适宜口感,减少营养流失。带有蒸煮功能的辅食机制作食物的粒径不大于600µm,不带有蒸煮功能的产品不大于900µm,确保搅拌的食材细腻,易被消化吸收。辅食机的底部平整并有足够的抓地力,位移量不大于5mm,防范产品晃动倾倒。考核核心部件刀片的耐腐的能力,延长产品常规使用的寿命并保障使用安全。

  标准强化产品安全要求,用心守护母婴健康。对辅食机的电器安全与电磁兼容提出技术方面的要求,避免用电安全风险,减少电磁干扰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严格除菌要求,规定辅食机除菌率不应低于99.9%,大大降低有害细菌引发的肠道感染、腹泻等健康风险。控制辅食机的噪声值在82dB(A)以内,营造安静舒适的使用环境。

  2025年10月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家用和类似用途咖啡机》(GB/T 46503—2025)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围绕咖啡机的通用性能、特定参数、使用体验等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方便消费者选购与使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标准规定咖啡机的通用性能。要求萃取压力的极差不能超过0.7bar,避免因压力不稳影响咖啡口感。水箱容量的实际偏差不大于5%,用最小水量和最大水量制作咖啡时出量偏差不大于10%,蒸汽打奶泡的含水率不大于15%,确保咖啡制作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标准明确意式浓缩咖啡制作参数。要求咖啡温度控制在70℃到82℃之间,全自动机型和半自动机型制作的咖啡浓度分别不低于5%和4%,萃取率需要维持在16%至24%的合理区间,咖啡油脂的脂液比则不能低于0.08,最大限度保障意式浓缩咖啡的独特风味。

  标准提出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与环保指标。在噪声控制上,要求带有研磨功能机型的噪声值不大于80dB(A),无研磨功能机型的噪声值不大于65dB(A)。在能耗管理上,关机后的功率不大于0.5W,有显示功能机型待机功率不大于1W,无显示功能机型待机功率不大于0.5W,做到省电又环保。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2025年版)及相关实施规则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提升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2025年10月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2025年版)〉及相关实施规则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5〕1218号,以下简称《通知》),制修订家用和类似用途厨房电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空气净化器、微型计算机、燃气灶具、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商用制冷器具等7类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梳理目前实行能效标识管理的38类产品的产品目录。

  根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有关产品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制修订和实施进展,《通知》明确了家用和类似用途厨房电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空气净化器、微型计算机、燃气灶具、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商用制冷器具等7类产品能效标识的实施规则,对适合使用的范围、实施时间、标识样式和规格等作出规定。结合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实施时间,最大限度地考虑公司制作情况和产品营销售卖周期,家用和类似用途厨房电器实施规则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行;永磁同步电动机、空气净化器等2类产品实施规则自2026年1月1日起实行;微型计算机实施规则自2026年2月1日起实行;燃气灶具实施规则自2026年3月1日起实行;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商用制冷器具等2类产品实施规则自2026年4月1日起实行。此外,《通知》提出,对在上述实施日期前出厂或进口的7类产品,可推迟两年再加施新版能效标识,为企业消化库存品预留充足时间。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逐步加强能效标识制度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积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大力促进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11月消息,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116-260 GHz频段无线电频谱协调使用的实施决议草案,要求成员国在该频段内为多类无线电测定应用指定和提供频谱资源。该决议草案明确规定,这些应用将基于非干扰和非保护原则运行,并需遵守技术附件中规定的具体技术条件。这一举措标志着欧盟在毫米波和亚太赫兹频谱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欧洲电子通信委员会(ECC)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第334号报告,专门探讨116-260 GHz频段内的超宽带(UWB)无线电测定应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也于2025年3月更新了EN 305 550-6标准草案,该标准是针对40-260 GHz频段内使用超宽带技术的短距离设备(SRD)的协调标准。标准涵盖了在116-148.5 GHz、167-182 GHz和231.5-250 GHz频段运行的特定无线电测定应用,包括罐液位探测雷达(TLPR)和液位探测雷达(LPR)设备。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在制定新规则,以促进在120-260 GHz频段内引入使用超宽带技术的短距离设备传感或无线电测定应用的协调频谱。这些应用包括工业测量、物位监测、车辆传感器以及别的需要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场景。该频段的开放将为工业4.0、智能制造和精密测量等领域提供关键的频谱资源支持,推动欧洲在毫米波雷达和传感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按照非干扰和非保护的原则运行,意味着这些应用不会对现有无线电服务造成干扰,同时也不享有免受干扰的保护权利,确保了频谱资源的高效共享和灵活使用。

  2025年10月13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一项全新玩具安全法规(Toy Safety Regulation,TSR)。该法规将取代现行2009/48/EC《玩具安全指令》,作为欧盟《可持续化学品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玩具安全筑起更坚固防线。

  新法规核心亮点之一是升级化学安全框架。明确禁止或限制在玩具中使用内分泌干扰物、皮肤致敏剂、生物杀灭剂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等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或干扰人体激素平衡、引发过敏反应,或在环境与生物体内持久累积造成污染。通过针对性禁令,欧盟既减少儿童接触风险,也推动制造商采用更安全的替代材料。

  法规在执法与可追溯性方面,引入玩具数字产品护照(DPP)。每本护照包含玩具材质构成、合规性检测报告、制造商信息等关键安全内容,且格式便于欧盟各国监督管理的机构和海关获取,以更高效地核查玩具合规性,快速识别并应对不安全产品,尤其将强化欧盟边境管控,减少假冒及不合规产品流通。

  此次法规从“指令”升级为“法规”,旨在确保规则在欧盟所有成员国直接、统一适用,消除执行差异。同时,法规兼顾行业创新与实际生产需求,鼓励使用安全材料、设计可持续玩具,契合欧盟循环经济原则。

  该法规已完成欧盟理事会一读立场确定,接下来需经欧洲议会正式批准后公布生效。将设四年半过渡期,预计2030年实施,供企业、监督管理的机构及海关部门适应新框架。

  2025年10月,欧洲议会批准欧盟提交的《欧盟低碳氢法案》。该法案明确了低碳燃料(不含回收碳燃料)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方法,要求核算全生命周期排放、间接排放等,参考《欧盟第2023/1185号授权法规》确保方法一致性,附件还提供了具体计算公式、输入物标准排放强度(如能源和材料输入的GHG排放值)及电力排放强度核算方式,同时规定了监测审查机制(如2028年7月1日前评估替代路径影响)与法规生效时间(发布后第20天)。

  欧盟委员就2009/48/EC《玩具安全指令》附件 II附录A的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核心是针对钴的管控 —— 因钴(金属形式及硫酸盐、乙酸盐等盐类)依据(EC) No 1272/2008 号条例(CLP法规)被归类为CMR 1B 类(致癌)、CMR 2 类(致突变)和 CMR 1B 类(生殖毒性)物质,且玩具中钴可能通过镍杂质(如不锈钢中钴含量略超 0.1%、非不锈钢导电金属中达 0.3%,高于CLP法规规定的1B类致癌物 0.1% 限值)或有意添加(如颜料、电池等)存在。经SCHEER(健康、环境和新兴风险科学委员会) 评估 6 种暴露场景后,草案允许钴在特定条件下用于玩具(不锈钢制玩具及组件、导电玩具组件、不可吞咽/吸入的钕铁硼磁铁),并要求成员国在指令发布后6个月内制定合规法规、7个月内实施,指令自欧盟官方公报发布后第20天生效。

  2009/48/EC规定玩具中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CMR)物质的使用原则——1A、1B、2 类 CMR 物质原则上禁止使用,仅在“浓度低于CLP法规限值、儿童不可接触、经科学评估安全且无替代物(1A/1B 类需额外满足)”时可豁免。CLP法规是钴 CMR 分类的依据,REACH 法规(EC) No.1907/2006限制CMR物质在消费品中的使用,需确认钴未被该法规禁止用于消费品。

  杂质形式:镍及镍合金(如镍银、不锈钢)中,玩具行业估算含量为:不锈钢中略超0.1%,非不锈钢的导电金属玩具材料中达0.3%,均高于CLP法规表3.6.2规定的1B类致癌物0.1%限值,无法适用 “浓度豁免” 条款。

  有意添加形式:钴基颜料/着色剂、特定硬质合金、玩具电池、3D笔及3D打印材料。

  儿童接触风险:钴及含钴材料可被儿童接触(触摸金属组件、接触含钴颜料、吸入粉尘、口服摄入),无法适用 “儿童不可接触豁免” 条款。

  2025年9月26日,欧盟理事会发布指令提案(2025/0133 (COD)),计划对户外设备噪声、电子设备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制、游艇、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等13项现有欧盟指令进行系统性修订,以推动产品合规流程全面数字化,并建立“通用规范”机制,以提升监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此次修订范围覆盖《2000/14/EC户外设备环境噪声排放指令》《2011/65/EU电子电气设备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制指令(RoHS)》《2014/90/EU船舶设备指令》等13项关键法规,均基于《欧盟运行条约》第114条(内部市场协调)与第100(2)条(技术协调)制定,旨在通过统一欧盟层面规则,破解当前产品合规中的“纸质依赖”与“标准空白”问题。

  提案明确,欧盟合格声明(EU 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 DoC)将强制采用电子形式,废除此前部分指令中“简化版电子DoC”的冗余条款。企业需通过互联网地址或机器可读代码(如二维码)提供DoC,确保用户免费访问 ——无需提交个人数据、下载专属应用,也无需注册,彻底简化获取流程。以海事设备为例,未来制造商需将DoC上传至欧盟海事安全局(EMSA)数据库,替代“船上留存纸质DoC”的传统要求,实现跨成员国监管数据互通。

  产品说明书与安全信息的数字化也迎来灵活调整:专业用户使用的产品可全流程采用数字格式,但面向消费者或可预见被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其安全信息必须以纸质形式提供,或直接标注在产品上,且需 “清晰可见、易于阅读”。同时,用户在购买时及购买后6个月内,可免费申请纸质版说明书,企业需在1个月内响应,保障老年人、数字素养较低群体的使用权益。

  针对当前部分产品领域“协调标准(harmonised standards)缺失或不合规”,提案创新性引入“通用规范(Common Specifications)”机制。欧盟委员会可在三种场景下通过实施法案制定通用规范:无覆盖指令基本要求的协调标准且短期无发布计划、标准化组织未按要求交付/修订标准、存在紧急非合规产品风险(如大量产品不符合安全要求)。通用规范并非替代协调标准,而是 “例外备用方案”—— 若后续发布覆盖相同要求的协调标准,相应通用规范需及时废除或修订,确保标准体系的统一性。符合通用规范的产品,将被推定为满足指令核心要求,为公司可以提供明确的合规路径。

  此次修订的另一目的是减轻企业“行政负担”。根据欧盟《长期竞争力沟通文件》承诺,通过DoC电子化、信息存储集约化(如多法规覆盖产品的合规文档仅需存储于数字产品护照)等措施,预计可减少企业25%的报告类行政成本,同时不影响原有政策目标的实现。

  在消费者保护层面,提案关切权益:电子形式的说明书需符合《无障碍产品与服务指令》(Directive(EU)2019/882)要求,支持视障等残疾群体通过辅助技术访问;经济运营商需同时提供邮政地址与数字联系方式(如邮箱、网站联系表单,不含自动回复、聊天机器人),确保用户可通过熟悉的方式沟通。

  为避免对现有市场造成冲击,提案设置合理过渡期:2025年9月前按原指令合规上市的产品,可继续正常流通;成员国需在指令生效后24个月内完成国内立法转化,并将文本提交欧盟委员会;部分关键条款(如DoC电子化、数字联系方式)则延迟至指令生效后30个月后实施。

  2025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欧盟条例(EU)2024/1735〉实施规则的草案》(下称 “草案”),明确针对太阳能、陆上风能及海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公共采购设定最低环境可持续性要求,旨在通过政府采购杠杆推动欧洲净零技术生态系统建设。该草案虽暂未正式通过,但其技术标准与实施框架已明确,拟于2025年12月30日起在所有欧盟成员国直接实施,对有关技术采购与生产将产生关键引导作用。

  此次草案的制定源于《欧盟条例(EU)2024/1735》的法定要求。该条例于2024年6月通过,核心目标是强化欧洲净零技术制造能力,其中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3月30日前,为涉及特定净零技术的公共采购制定环境可持续性最低标准。

  欧盟委员会表示,因需覆盖的净零技术范围广、环境要求维度复杂,需开展大量测绘与分析工作,导致原截止日期未能如期完成。最终草案聚焦 “现有方法论可支撑” 的技术领域,将太阳能技术、陆上风能及海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纳入规制,而热泵、电池等技术因已有或即将有专属法规约束,暂不纳入本次新规范围 —— 热泵的采购要求已在《欧盟指令(EU)2023/1791》等文件中明确,电池及含电池产品的采购标准则将依据《欧盟条例(EU)2023/1542》第85(3)条后续制定。

  草案对公共采购的太阳能技术提出“全生命周期抗逆性”要求,重点覆盖光伏组件与光伏逆变器(微逆变器除外)两大核心部件,以应对户外恶劣环境对设备寿命与能效的影响。

  根据草案,光伏组件需耐受7类典型户外挑战,包括极端温湿度循环(高温高湿后骤降零下)、冰雹冲击、静态载荷、湿气长期渗透、热点加热效应等;设计上还需满足 “潮湿环境绝缘性”“端子坚固性”“旁路二极管长期可靠性” 等标准,避免因组件故障导致发电效率下降或电子废弃物增加。

  光伏逆变器则需应对更复杂的户外场景,包括机械冲击、灰尘与水侵入、紫外线 类考验,同时需保证绝缘性与端子坚固性。为确保标准可落地,草案明确合规验证优先采用欧盟官方公报发布的协调标准,例如光伏组件可参考EN IEC 6125:2021 系列、逆变器可参考EN IEC 62093:2022 标准;若无有关标准,则需采用 “可靠、准确、可重复” 的前沿测试方法。

  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通过签约机构(contracting authorities)采购的太阳能技术,已占当年欧盟太阳能总部署量的3%,对应规模超1.8GW。草案落地后,这一采购渠道的技术门槛将明显提升,推动太阳能设备向“高耐用、低损耗”升级。

  针对陆上风能与海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公共采购,草案直指风机回收痛点,首次设定 “风机叶片最低回收率” 要求 —— 所有通过公共采购的风机叶片,按重量计算的回收率需至少达到70%,且需依据欧洲标准DS/EN 45555:2019进行测算。

  欧盟委员会指出,风机虽有80%-95%的质量可回收(主要为钢、铁等金属),但占风机总质量15% 的叶片因采用“增强纤维+聚合物基质”的复杂复合材料,长期以来是回收难点。据预测,到2040年,欧盟退役风机叶片产生的复合材料废料将达40万吨,若不提前规制,将对环境能够造成显著压力。

  草案明确,叶片回收率要求将以“技术规范”形式纳入采购流程,投标人需主动证明产品符合回收率标准。这一要求不仅将推动风机制造商优化叶片材料与设计,也将加速叶片回收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助力风能产业实现 “全生命周期循环”。

  草案明确,新规将在《欧盟官方公报》发布后的第20天正式生效,并于2025年12月30日起全方面实施,为欧盟成员国、签约机构及企业预留充足的调整时间。欧盟委员会强调,新规的实施需遵循 “客观、非歧视、透明” 原则,同时符合欧盟的国际承诺,避免形成贸易壁垒或技术歧视。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需升级产品抗逆性设计,风机企业需加速叶片回收技术突破;而公共采购方则需更新采购流程,将环境可持续性标准纳入技术评估核心维度。长远来看,这一规制将进一步巩固欧盟在净零技术领域的领头羊,为全球绿色采购标准提供 “欧洲范本”。

  目前,该草案仍处于待通过阶段,欧盟委员会将结合各方反馈加强完善草案内容。

  欧盟于2025年10月13日公布消息,称欧盟委员会近日修订了外部电源的生态设计法规(EU) 2019/1782,强制要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无线路由器及显示器等设备的充电器至少配备一个USB Type C接口,并采用可拆卸线缆,以提升充电器的通用性。

  新规还扩大了适用的产品范围,包括:外部电源、充电器、无线充电板和USB Type C线缆,同时也设定了更高的能效标准。此举旨在减少电子垃圾与能源消耗。

  预计到2035年,每年将节省约3%的能源消耗,减少9%温室气体排放,消费者年度支出可降低约1亿欧元。并且,所有属于新互操作性规则范围的设备都将显示欧盟通用充电器标识,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觉元素,有助于告知消费者并促进充电器和受电设备之间的匹配。

  2025年10月17日,欧盟委员会修订关于医用手术服和窗帘、医用口罩和消毒器的统一标准的实施决定。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修订了关于手术服和手术单的协调标准EN 13795-1:2019、EN 13795-2:2019、医用口罩的协调标准EN 14683:2019+AC:2019以及医用消毒器的协调标准EN 14180:2014,这些标准的参考文献未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

  2025年10月消息,印度国家通信安全中心(NCCS)在网络设施安全认证政策上做出新的调整。继8月7日宣布将光网络终端(ONT)和光线路终端(OLT)的自愿安全认证(VSC)期限延长至9月1日之后,NCCS于8月29日再次发布通知,将该过渡期进一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根据最新政策,从2026年1月1日起,这两类产品必须在ComSec计划框架下强制符合印度电信安全保障要求(ITSAR)标准。

  2025年11月消息,印度标准局(BIS)发布关于不间断电源(UPS)产品的重要监管更新,针对纳入强制注册计划(CRS)范围的UPS设备实施新的安全标准。新标准IS 16242(第1部分):2025/IEC 62040-1:2017将于2025年11月19日正式实施,取代此前沿用的IS 16242(第1部分):2014/IEC 62040-1:2008标准。这一修订标志着印度在电气安全合规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将国内标准与国际最新规范全面接轨。

  印度国家通信安全中心于2025年9月30日发布最新通知,宣布对停止销售和停止生命周期产品的安全认证程序进行重大调整。新政策取消了此类产品提交内部测试报告以符合印度电信安全保证要求(ITSAR)的强制性要求,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灵活性更好便捷的认证途径。这一举措标志着印度在电信产品监管方面更看重效率与实用性的平衡。

  根据修订后的政策,管理停止销售或停止生命周期设备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现在能够最终靠MTCTE门户网站的升级ER到ER+ITSAR流程申请临时安全证书,无需提交内部测试文档。申请人只需正式声明设备的停止销售或停止生命周期日期,并提交符合适用ITSAR标准的自我符合性声明即可。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此类申请不会收取安全报告评估费用,临时证书的有效期将限定为五年、设备现有基础要求证书的剩余有效期或其声明的停止生命周期日期中的最早日期。

  除停产产品外,印度国家通信安全中心还同步引入了针对高度专业化设备的特殊认证条款。对于印度电信工程中心定义的高度专业化设备,若设备已持有TEC颁发的临时基础要求证书,申请的人能通过MTCTE门户升级到基础要求加ITSAR的方式申请临时安全证书。此类申请同样要提交自我符合性声明,不收取安全报告评估费,临时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两年或基础要求证书剩余有效期中的较短期限。

  2025年10月31日,印度电信工程中心(TEC)发布通知,豁免MTCTE认证的光纤互联交换机和SAN交换机中,针对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的测试要求。

  如设备本身不支持如下功能,制造商可以提交声明信给MTCTE说明产品不支持此功能,即可豁免以下测试要求:

  2025年9月1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推出化妆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公共仪表盘,这是一个交互式工具,旨在方便公众查询化妆品的实时不良事件数据。平台允许用户来下载报告列表或数据集,报告天天都会更新,以包括最新提交的报告。

  仪表盘专门用于报告化妆品不良事件,使数据更容易搜索。用户都能够使用各种搜索词(包括产品的名字和不良事件术语)搜索和查看报告。此外,用户都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结果进行过滤和排序,例如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日期或报告类型。这种全面的搜索功能确保用户都能够从数据库中高效地找到他们要的特定信息。

  此仪表盘中的报告尚未经过FDA的验证,其发布并不表明FDA已得出该产品导致不良事件的结论。此外,FAERS数据不是化妆品安全性的指标。

  2025年10月3日,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发布SA TS 5398:2025《电能存储设备 — 安全要求》,旨在确保澳大利亚家庭和小企业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安全可靠,加速该国向净零排放目标的过渡。

  TS 5398与联邦政府的“更便宜家用电池计划”(Cheaper Home Batteries Program)以及新南威尔士州等地的虚拟电厂(VPP)激发鼓励措施紧密结合,确保享受补贴的系统符合最高的安全和合规标准。

  近日,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ACMA)正式对外发布了《2025年低干扰潜力设备(LIPD)类别许可证》。新版LIPD法规引入新的无线电通信发射机,如下:

  • 520-694 MHz频段内使用无线多频道音频系统(WMAS)的无线 MHz频段内的数字调制无线电通信发射机;

  2025年10月消息,巴西国家电信局(Anatel)在联邦官方公报和Participa Anatel系统上正式对外发布第27/2025号公众咨询,提出关于个人移动服务(SMP)信号增强器认证与批准的全新技术方面的要求。该咨询将在未来70天内向社会各界、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开放,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此次监管改革的核心突破在于允许认证宽带信号增强器。根据新提案,这类设备能同时放大多个频段的信号,在同一地点为多家移动运营商提供服务。这与现行规定形成鲜明对比——目前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仅允许认证选择性信号增强器,每次只能放大单一运营商的特定频段。宽带增强器的引入将大幅度的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为解决移动网络覆盖盲区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巴西国家环境委员会(CONAMA)于2025年8月8日真正开始启动电气电子设备RoHS(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制)法规草案的公众咨询程序,为期45天至9月24日截止。这项法规参照欧盟RoHS指令制定,旨在限制各类电子科技类产品中特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使用,标志着巴西在电子科技类产品环境管理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迈出实质性步伐。

  根据草案内容,该法规将限制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以及四种邻苯二甲酸盐共计十种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的使用。这些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一般设定为0.1%(镉为0.01%),与现行欧盟RoHS指令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保持一致。法规适合使用的范围涵盖在巴西销售的所有电气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照明装置和医疗器械等,但国防装备、航空航天应用、大型工业设施、车辆和研发设备等特定类别产品可获豁免。草案还规定产品必须标注型号、制造商信息和环保回收标志(带X的垃圾桶图标),并为该标签的实施提供两年过渡期。

  巴西国家电信管理局(ANATEL)正式颁布了第14158号法案,对《电信产品合格评定和批准条例》进行了重大更新。该法案由服务授权和资源监管局 (SEP) 授权发布,扩展了监管框架,使其与当前的全球标准(尤其是 ETSI 和 FCC 的标准)保持一致。

  • 增加了针对无线麦克风系统的 ETSI EN 300 422-1 V2.2.1 标准,以及正式定义了在陆地和海上移动平台上工作频率高达 81 GHz 的车载雷达系统。

  • 引入了针对 46.7–46.9 GHz 频段的新电磁场传感器参数,明确了与第 4776/2020 号法案相关的使用条件。

  • 进一步允许在严格限于地面运行的情况下控制使用机载雷达系统,同时还授权在机场运行区部署固定和移动雷达,前提是它们符合第 9.5 条的技术门槛。

  • 重点关注了 5 GHz 频谱范围,对接入点、客户端设备和固定点对点链路施加了更严格的传导输出功率限值、天线增益补偿要求和 EIRP 频谱约束。

  • 增强型杂散发射测试程序,强制集成 1 MHz RBW,现在已经成为认证实验室的强制性要求。

  • 建立了新的宽带无线音频系统合规类别,涵盖 54 MHz 至 608 MHz 频段的麦克风和入耳式监听系统,并根据带宽引入了 50–100 mW 的结构化 EIRP 上限。

  • 新的第25部分引入了对在 116 GHz 至 246 GHz 之间运行的太赫兹波段系统的监管,对室外点对点发射器的 EIRP 严格限制为 82 dBm,并完全禁止在这些频段进行机载或卫星部署。

  2025年8月20日,巴西国家电信管理局(ANATEL)发布第246/2025号公函,确认所有新的和现有的蜂窝设备(已获批准或即将获批)均没办法使用FDD Band2(1880-1920MHZ)。考虑到现行法规没有规定在1880 MHZ-1920MHz频段使用FDD双工模式,ANATEL不再允许对具有这种技术特性的新设备做认证而已获得批准的此类设备后续也不再进行证书的延续。

  这三个频段具有明确的使用限制和应用场景。频段n79和B31专门分配给指定设备分配(AA)许可证持有者运营专用网络服务,而频段B39则保留用于铁路无线通信,包括高速数据传输和关键任务应用,如语音、视频和群组通信。通函明确规定,每个频段一定要符合MCMC发布的特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对于LTE B31频段,设备需符合SRSP MS 450和MCMC MTSFB TC T015:2022标准;LTE B39频段设备需符合SRSP MS 1900和MCMC MTSFB TC T015:2022标准,且申请时一定要提交声明函确认设备仅用于铁路无线频段设备则需全部符合SRSP MS 4700和MCMC MTSFB TC T016:2021标准。

  2025年10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两项太阳能光热发电系列标准最终草案:IEC 62862-3-6:2025《太阳能热发电厂 第 3-6 部分:镀银玻璃反射器的耐久性 - 实验室测试方法和评估》和IEC 62862-4-2:2025《太阳能热发电厂 第 4-2 部分:太阳能塔式电厂的定日镜场控制管理系统》。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草案为正式对外发布之前的预发布版本,目前均处于投票期间,预计于2026年2月正式发布。

  IEC 62862系列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太阳能热电装置技术委员会(IEC/TC 117)负责编制。本次发布的两项标准将填补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部件有关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以及促进光电发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月2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对外发布了最新版标准IEC 60364-7-712《低压电气装置 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能光伏(PV)供电装置》,对光伏系统的电气安装安全要求做全面升级。该标准适用于光伏系统的电气安装,涵盖从光伏组件到配电板或电网接入点的所有设备,旨在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IEC 60364-7-712是IEC 60364系列标准的一部分,专门涉及光伏系统的低压电气安装规范。新版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优化:

  1.直流侧安全要求:强化了光伏阵列直流侧的绝缘监测、故障保护和隔离措施,以减少火灾和电击风险。

  2.系统设计与安装:明确了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装置等设备的安装规范,确保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3.防雷与接地:更新了防雷保护(LPZ)和接地系统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应对光伏系统在户外环境中的特殊挑战。

  4.维护与检测:新增了对光伏系统定期检测和维护的指导,确保长时间运行安全。

  IEC 60364-7-712的发布将为制造商、安装商和监督管理的机构提供更清晰的技术是依据,有助于减少因电气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2025年9月22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对外发布了重要技术规范IEC TS 61724-2:2025《光伏系统性能 第2部分:功率性能指标与容量评估方法》。该标准为并网光伏电站的功率性能验收提供了关键、统一的测试方法,旨在提升行业对电站实际发电能力评估的准确性与效率。新版标准核心在于定义了功率性能指标(PPI)的测试流程。PPI是衡量光伏系统效能的关键量化参数,即系统在测试条件下的实测功率输出与其基于设计模型的预期输出之比。该测试一般适用于系统输出不受逆变器交流功率限制(如“限功率”运行)或电网调度(如“弃光”)影响的理想工况,测试周期通常缩短至3至5天,大多数都用在光伏电站竣工阶段的合同性能保证验证。与2016年发布的第一版相比,此次更新的第二版进行了多项重大技术调整,以适应当前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

  1.适配双面组件技术:根据IEC 61724-1最新版本和行业实践,将测试方法扩展至覆盖双面光伏系统。

  2.应对高容配比新常态:针对因高直流/交流配比(导致逆变器“限幅”)和并网限制(导致“弃电”)而普遍缩短系统满发时间的现状,优化了测试流程的适用性。

  3.强化建模软件应用:更侧重于使用现代光伏系统建模软件来获取系统的预期性能,减少人为计算误差。

  4.简化操作与明确规范:简化了结果计算的数学流程,并清晰界定了测试中的可选项目,提供了标准化记录模板,增强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5.厘清技术边界:对“测试边界”、数据筛选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减少执行中的歧义。

  2025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了技术规范ISO/IEC TS 6254:2025《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模型和AI系统可解释性与可理解性的目标及方法》。该标准作为全世界内首个系统性地为AI可解释性提供框架与指南的国际文件,旨在为构建可信、可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奠定关键基石,回应了全球对AI决策透明性日益迫切的监管与伦理需求。

  当前,AI可解释性领域因参与方众多而长期面临术语不统一的挑战,“可解释性”、“可理解性”、“透明度”等概念常被混用。ISO/IEC TS 6254的首要贡献在于厘清了核心概念。

  标准明确定义:可解释性是AI系统的一种属性,使特定人类受众能够理解系统行为的原因;而可理解性是人类理解这些原因后产生的结果。利用“可解释性”作为统称,该标准为学术界、产业界、监督管理的机构和用户更好的提供了清晰一致的沟通基础。贯穿AI全生命周期,服务多元利益相关方标准的核心内容极具实践指导价值。它并未将可解释性视为单一技术问题,而是从AI系统全生命周期(从概念设计、开发验证到部署运营及退役)出发,详细阐述了不同阶段所需考虑的可解释性要点。更重要的是,标准精准识别并分析了11类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差异化目标与需求:

  该标准建立了一个属性分类法,涵盖了解释需求的性质、解释呈现的形式以及实现可解释性的技术路径(如基于特征的解释、事后解释等),并讨论了诸如全局解释与局部解释等关键特性,帮助从业者根据具体场景(例如,是需要理解整个模型的逻辑,还是仅需解释某一个别决策)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025年10月消息,加拿大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真正开始启动对《广播设备技术标准BETS-6第三版——FM广播发射机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公众咨询程序。这项修订将更新该国关于88-108 MHz频段模拟FM发射机的认证技术标准和要求,标志着加拿大对这一核心广播技术规范进行近二十年来的首次重大更新。

  BETS-6标准是加拿大广播设备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第二版发布于2005年8月。该标准规定了FM广播发射机获得技术接受证书的前提,要求发射设备能够在88-108 MHz标准FM频道范围内运行,并产生特定的调制和发射类型。标准还对发射机的频率偏差、杂散发射、调制性能等技术参数制定了详细要求,确保设备在单声道和立体声操作模式下都能满足技术规范。

  在加拿大,所有常规功率FM电台都一定要使用符合BETS-6标准并获得类型批准的发射机。作为无线电频谱管理机构,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负责确定拟议的广播传输是否与其他广播及非广播传输兼容,以避免无线电干扰。申请技术接受证书的设备制造商需要自费做必要的测试,并按照相关程序提交认证文件。即使设备符合所有要求,监管部门仍保留在设备造成干扰时要求做调整的权力。

  2025年10月消息,加拿大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ISED)正式对外发布了两项重要的无线电标准规范文件S第2版和RSS-102.IPD.SIM第2版,为在6 GHz至300 GHz频段运行的便携式设备建立了全面的射频暴露合规性评估体系。

  新发布的标准基于入射功率密度(IPD)限值做评估,其中RSS-102.IPD.

  MEAS规定了物理测试方法,而RSS-102.IPD.SIM则明确了计算电磁学仿真评估程序。这两份文件共同构成了针对高频段设备的完整测试框架,确保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无线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符合健康安全标准。

  此次发布的第2版标准是对RSS-102第6版的重要补充,该版本已于2024年12月15日正式生效,取代了此前的第5版。

  2025年10月消息,加拿大交通部启动公众咨询,计划在《机动车辆安全法规》中引入两项针对氢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目前加拿大尚无针对机动车辆氢燃料加注、储存或推进系统的安全标准或要求,此次监管更新旨在填补这一政策空白。该咨询期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日,标志着加拿大在清洁能源交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拟议的两项标准分别为FMVSS No. 307《氢能源汽车燃料系统完整性》和FMVSS No. 308《压缩氢气储存系统完整性》,均基于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第13号: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GTR 13)制定。FMVSS 307侧重于确保车辆在正常使用和碰撞后的安全性,防止氢气泄漏和系统故障;FMVSS 308则通过应力测试检验氢气罐在温度变化和整个常规使用的寿命期间反复加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确保在火灾等极端情况下氢气能够安全释放,压力释放阀等部件正常工作。

  2025年10月消息,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文件,就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规范启动公众咨询,重点涉及时分双工新空口(TDD-NR)系统。根据该提案,日本计划修订《无线GHz频段纳入TDD-NR系统,以扩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可用频谱资源。这一举措标志着日本在5G频谱政策上的重要进展。

  日本的移动通信流量正快速攀升,其中视频内容占据了移动流量的73%,推动着对更大带宽的持续需求。随着物联网、智能城市、工业自动化等新兴移动通信应用的涌现,日本无线%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从2025年的1616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3105亿美元。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日本政府认为必须确保充足的频谱带宽来支撑5G移动通信系统的持续扩展。

  日本总务省早前已明确说,正在考虑将2.6GHz、4.9GHz、26GHz和40GHz频段用于5G部署,并计划在2025财年结束前对26GHz和40GHz频段实施条件拍卖。26GHz频段作为毫米波频谱的关键组成部分,可提供超高带宽和极低时延,非常适合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工业制造和智能交通等高容量应用场景。

  2025年10月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修订《电气用品及材料安全法》,新规将于2025年12月25日正式生效。这是日本政府针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实施的重要监管升级,旨在加强对通过在线商城销售电气产品的海外经营者的安全合规管理。此举标志着日本在产品安全监管方面进一步收紧,对在日本市场销售电气产品的跨境卖家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本注册合格评定机构将从2025年9月25日起开始接受通过在线商城销售的指定进口商提交的合格评定申请。这些评定机构有权从同年12月25日起向合乎条件的指定进口商颁发合格证书或授权副本。申请流程要求指定进口商一定要通过制造商提交申请,并附上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安全网络颁发的营业通知或受理记录副本,以完成身份验证程序。

  2025年8月27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计划对《消费产品安全法实施令》(以下简称《实施令》)进行部分修订,核心内容为将儿童床护栏与婴儿推车新增列为 “特定产品”及“儿童特定产品” 双重监管类别,以进一步强化儿童消费品安全保障。此次修订依据 2024 年 6 月颁布、将于 2025 年 12 月实施的《部分修订消费产品安全法、燃气事业法、电器用品安全法及液化石油气安全确保与交易合理化法》,拟于 2026 年 3 月前后正式公布。

  日本1973年制定的《消费产品安全法》(法律第 31 号)此前已将 “特定产品” 定义为 “结合结构、材质、用途等因素,极易危害普通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消费品”,并通过 1974 年出台的《实施令》(内阁令第 48 号)规范其生产与销售。随着儿童安全保护需求升级,修订后的法律新增“儿童特定产品” 类别,明确此类产品为 “特定产品中主要供儿童日常生活使用,且需标注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几点以防范儿童生命健康风险”的品类,《实施令》则负责划定具体产品范围。

  在此前监管实践中,日本已将24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婴儿床列为“儿童特定产品”,36 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同时纳入“特定产品”与“儿童特定产品” 监管,要求两类产品一定要符合技术法规,并标注适用年龄及使用需要注意的几点。而此次新增监管的两类产品,均基于近期儿童安全事故趋势确定:其中儿童床护栏指 “大多数都用在家庭环境、安装于床上以防止 60 个月以下婴儿坠落的屏障类装置”,婴儿推车则为 “主要由家庭使用、行走时推动以运送 36 个月以下婴儿的小型轮式交通工具”。

  修订实施后,儿童床护栏与婴儿推车将同玩具一样,同时接受 “特定产品” 的通用安全监管与 “儿童特定产品” 的专项保护要求,生产及销售企业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确定保证产品标注适用年龄与使用需要注意的几点,从生产标准、信息提示双重维度降低儿童使用风险,为低龄儿童安全增添重要保障。

  2025年10月消息,英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欧盟法规(EU)2022/30的说明文件,该法规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在北爱尔兰市场销售的某些类别无线电设备实施强制性网络安全基础要求。这一监管措施标志着物联网设备和联网产品的安全标准进入新阶段。

  2025年11月5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MIST)发布第2025-56号公告,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特定设备必须配备USB Type-C接口连接器。

  该强制要求适用于使用有线充电,或同时具备有线充电与数据传输功能的移动及智能设备,受影响的13类设备包括:

  该技术标准自公布之日起一年后正式生效,即2026年11月5日。自该日期起,所有上述设备均必须配备USB Type-C接口。

  生效日期与过渡期安排:1. 新标准预计将于 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

  3. 2027年1月1日起,所有在越南国内生产和进口的终端及辅助设备必须全部符合该新标准。

  2025 年 9 月 29 日,伊拉克通信与媒体委员会(CMC)发布了有关SRDs、UWB的技术规定。

  墨西哥的电信监管架构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由于电信监管委员会(CRT)的委员已正式获批准,意味着现行联邦电信委员会(IFT)已于2025年10月17日停止运作。

  在此过渡期间,认证部门将暂停接收申请五天,并吁请各界注意所有类型认证相关流程预计将出现延迟。根据官方释出的信息,所有现行法规在CRT引入任何修改之前仍保持有效。

上一篇:星光发电努力系列化新产品研发

下一篇:2025年中国汽车电机行业竞争局势分析及发展前途趋势预测战略机遇期